close

        掌握「Know How」我們就可以開始動手做,也就可以開始做生意了。但是若只掌握「Know How」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。

 

        除了「Know How」外,還要知道形成這「Know How」的原因或根本,我稱之為「Know Why」。知道「為什麼」,我們才有能力改善、精益求精。

 

        但是,這兩項都不敵「Know What and When」。如果有人能主導或掌握未來的某個時候要推出什麼、要做什麼、能創新,在別人沒想到之前就能推出市場,就能獨領風騷,享有超額利潤 (premium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       「Know How」就是知其然,如果不知其所以然,就是缺乏「Know Why」,這也代表這個「Know How」不是自己發展出來的,是向別人買的,或是技術轉移過來的。如果沒有持續改善、推陳出新,很快的別人就會超越。就如當年「德碁半導體公司」,因為只從「德儀」技轉DRAM的製造技術,因合約的限制,無法掌握DRAM的設計及先進製程的開發。當「德儀」放棄DRAM,轉而專注於DSP (Digital Signal Processer) 時,「德碁」頓失技術來源。原來的「Know How」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的DRAM,也無法順利轉移成邏輯IC製造。最後只好以賤價賣給tsmc,黯然退場。

 

        有沒有只靠掌握原來的「Know How」而屹立不搖的公司?當然也有,有名的如「可口可樂」公司。她靠著不外傳的老配方,及建立的品牌形象,行銷世界。也有強調百年傳承,以古法工藝製造的器具、遵循古法釀造的醬油的產業等。當然是否一直維持原來「Know How」,消費大眾並不知道。一般而言,要能掌握「Know Why」,才能與時俱進持續改善。

 

        台灣的製造業大多能掌握「Know How」和「Know Why」,尤其是台灣的所謂高科技製造業(半導體、面板、電腦、手機等)。當中國大陸要發展這些產業時,初期也是從「山寨」、「挖角」開始。也就是從「仿造」及變相的技術轉移來掌握「Know How」。初期台灣的公司並不太在意,認為大陸後起公司只學到皮毛,無法掌握「Know Why」,還差台灣好幾年。當然大陸公司也了解這點,所以不只是山寨,深耕技術也技術生根。另外,上一篇「如何使用標準作業程序」中提到服務業不能只靠標準作業程序,如果訓練員工了解作業規範中背後的意義及所要傳達的訊息,讓員工知道「為什麼」,然後要求員工依當時現場情況調整,就比較不會讓客人感到服務人員只會照本宣科,感受不到熱忱了。

 

        當大部份的業者能掌握自己的「Know How」及「Know Why」以後,除非有很好的保護措施,避免「Know How」被人學走,如可口可樂的神秘配方;或者有很高的進入障礙,如IC代工。大家改善的就只是漸進式的改善,改善的重點是提高生產效能、降低成本…等等,這在現有的產業中是很重要的,但也代表這個產業就要慢慢走入「紅海」競爭。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如果能在對的時間點推出對的產品或商業模式,「Know What and When」就能夠引領風騷,創造一片藍海,像Apple, 阿里巴巴能領先群倫,享有超額利潤,成為大家學習的對象。這裡最重要的是能「創新」(Innovation),創意加上適當的商業模式,然後落實在執行上,最後又回歸到新產生的「Know How」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know h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iesJazzS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